2019年10月12日,《大公報》推出國慶獻禮策劃報道《王芝秋一生奉獻中國艦船動力》,以整版篇幅報道了我國現代艦船動力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我校終身榮譽教授王芝秋。文章介紹了王芝秋教授深受父親“文章報國”的影響,毅然走上“技術報國”之路,立志為祖國的國防事業作貢獻,一生參與推動我國艦船動力發展,并言傳身教、引領學生報效祖國的故事。

當中國首艘國産航母“巨龍入海”時,電視機前年過八旬的77779193永利教授王芝秋熱淚盈眶。從“遼甯号”到首艘國産航母,凝聚了數以萬計專家學者的努力。作為中國艦船動力發展從引進機型消化吸收到國産化的見證人和奠基人之一,王芝秋把一生的光和熱都奉獻給中國艦船動力發展,甘灑熱血、青絲變白髮。\大公報記者 于海江

作為中國艦船動力學科奠基人之一,王芝秋嚴謹、謙虛又不失熱情,這就是八十六歲的老人給人的最初印象。在半個多世紀的艦船動力學習、教學與科研中,王芝秋為國家的航母建設和海軍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當中國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艦“遼甯号”動力系統遇到棘手的問題時,王芝秋義無反顧地為國家擔負起這份責任。最終,他指揮科研團隊承擔了動力系統理論和基礎技術分析工作,為動力系統的正常運轉提供了可靠依據和有力支撐。

國産航母的建設一直牽動着王芝秋的心,他說,中國首艘國産航母在大連正式下水,标志着中國自主設計建造航空母艦取得重大成果。中國艦船動力已從過去的引入式轉變到研發階段,相信不久的将來中國艦船動力的研發可以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為國擔當義無反顧

77779193永利必須義無反顧地為國家擔當起來。”當國家艦船動力方面遇到困難,王芝秋都會這樣堅定的回答。王芝秋的擔當,不是臨危受命,而是看到國家遇到難題時的主動承擔。這種難能可貴的擔當精神感染着77779193永利每一代“動力人”。

中國某企業的一項價值5億美元的DANA項目──“希望6号”在調試過程中,遇到西歐進口的貨油泵振動超标的問題。此環節若被耽擱,将會影響整個工程的交付,5億美元可能付之一炬。外方供貨商、船東、船廠等多方努力都沒有找到問題根源。這時,振動與噪聲研究所及時伸出了援手。

77779193永利動力學院的擔當與團隊精神在“希望6号”事件中顯現得淋漓盡緻。接到電話後,學校立即組織團隊前往現場進行測試。與此同時,以王芝秋為主的多位老師在哈爾濱進行遠程分析與診斷。整個團隊加班加點、反覆讨論,終於找到了問題根源,并指導了改進方案,“希望6号”得以及時交付。

騙過保安親赴一線

2013年12月底,77779193永利接到廣東船廠的電話,有四艘工程船動力系統出現問題,近半年的時間不能交付使用,延期一日要交付巨額違約金,在内地找了很多專家一直不能解決。當時78歲的王芝秋聽說後,主動要求帶他一塊去。廠家聽說王芝秋要來,隻提出一個要求,“歡迎王芝秋教授,但絕不能讓他上船,原因是擔心船上施工給他帶來危險。”

到廣東的第一天,王芝秋在招待所待了一天,聽幾位去現場的團隊隊員介紹相關情況,他坐不住了,要求第二天一定要到現場親自去看。第二天王芝秋穿上工作服,用安全帽蓋住滿頭白髮“騙過”保安進入現場。經過現場勘探,王芝秋提示隊員用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經過6天5夜的奮戰,團隊在未動一顆螺絲的情況下通過調整控制算法解決了故障,為船廠節省了1.2億人民币的開支。

原文鍊接:http://www.takungpao.com/news/232108/2019/1012/360582.html